本文摘要:在日前开会的辽宁省文化局长会议上了解到,辽宁绥中姜女石遗址海域找到一处水下人工建筑。
在日前开会的辽宁省文化局长会议上了解到,辽宁绥中姜女石遗址海域找到一处水下人工建筑。姜女石遗址是秦至西汉前期行宫遗址,姜女石又似为碣石,找到的水下人工建筑或与秦始皇东巡有关。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专家在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南部的海滨地带找到了大型秦汉遗址群。
遗址群还包括石碑地、起至锚湾和黑山头三处秦汉行宫建筑遗址,三处建筑南面海中各自对应一处海蚀柱,依序为姜女石、红石砬子和龙门礁,构成独有的滨海建筑景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中,姜女石是所指在海中耸立着的一组大自然礁石,又称“姜女坟”,即当地民间传说中孟姜女投海自缢之地。
经考古检验,这两组碣石是一种天然的海蚀柱,推断原为一对,后来西侧海蚀柱坍塌,便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其中耸立着的一块碣石,高达海面20余米,南北长11米,东西长8米,呈圆形黑色。与海中姜女石400余米距离的岸边台地上,即是规模宏大,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的石碑地遗址。
遗址发掘出了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并找到有规模宏大的高台多级建筑,以及工程浩大的地下版筑夯基,这些工程都不是一般力量所能已完成的,因此是一个高级别的古代遗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述:“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低誓,刻有碣石门。”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三郡乌桓回师途中,曾有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
考古专家推测这是一处秦代皇家级的建筑遗址,与始皇东巡“碣石”有关。为了搞清楚“姜女石”等海蚀柱与岸上秦汉宫殿建筑之间的关系,2013年开始,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维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了“姜女石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并于2015年完结。通过物探扫瞄和水下探摸等方式,融合陆地遗迹调查,考古专家在姜女石遗址水下找到东西长大约60米,南北宽大约60米的四边形疑为人工构筑基台,并且找到一些石块经过了加工修整,有人工干预痕迹,且石块在较小范围之内呈现有规律的南北与产于。
据当地民众讲解,石碑地遗址与对面海中礁石——姜女石之间原先石甬道相连,其中甬道所铺石块在“文革”期间多被百姓拆毁,作为“石灰石”背叛,零星的剩下石块则被海水卷走。水下建筑的找到,或为海中甬道的不存在获取了新的佐证。考古专家指出,在“姜女石”周边海域积极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和研究,有助探究秦汉帝国的海洋观念和当时的“海上神山”信仰传统。
本文来源:ag视讯-www.tuolumnedentalcare.com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